推进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审
破壁垒 提效能 服务全面振兴大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数字赋能提升政府采购治理效能,近日,省财政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辽宁省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全面推进全省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工作。此举是我省以制度完善破解政府采购领域痛点难点、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省政府采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打破地域壁垒 构建跨域资源共享新格局
长期以来,评审专家地域分布不均、优质专家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市等“资源碎片化”问题,不仅制约了基层政府采购项目评审质量的提升,也给跨区域项目评审带来诸多不便。《通知》的发布,从制度层面打破了传统评审的地域桎梏,通过构建“主场负责、副场配合”的协同机制,依托辽宁政府采购网实现评审专家资源跨市、跨省共享,让基层项目和专业领域项目能便捷获取高水平专家支持,有效破解了优质资源配置不均的行业痛点。
为避免“一刀切”式推广,《通知》精准界定远程异地评审的适用范围:对采购预算1000万元及以上项目、400万元及以上且社会关注度高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五类情形鼓励采用该模式,同时明确不宜采用的项目类型。这种差异化实施路径,既通过优质专家资源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评审质量,又充分兼顾特殊项目实际需求,为改革精准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数字赋能提效 筑牢廉洁评审风险防线
远程异地评审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提效能”与“防风险”的双重突破。在效能提升方面,异地专家线上参与评审,直接节省交通、住宿等时间与费用成本;全程电子化评审减少了纸质材料流转环节,配合标准化的专家抽取、劳务报酬支付等流程规范,大幅提升了评审工作的运转效率。在风险防控方面,《通知》通过技术手段与制度设计双重发力:明确主副场均需配备独立隔断评审工位、全流程音视频监控等设备,建立环境动态监测机制,实现评审过程“全程可监控、事后可追溯”;同时将评审表现与专家库管理挂钩,从源头上防范“熟人评审”“人为干预”等廉政风险,构建起严密的廉洁评审防线。
为夯实技术保障基础,《通知》聚焦远程异地评审的场地与技术标准建设:制定统一的场所建设规范,要求通过辽宁政府采购网完成场地备案和信息公示,形成全省统一的工位共享资源目录;同步完善科学应急管理方案,在压缩人为操作空间的同时,提升了评审工作的抗风险能力,为远程异地评审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 聚力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大局
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是衡量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而远程异地评审模式将成为优化这一指标的重要抓手。《通知》的实施,对于供应商而言,无需为参与跨省异地项目评审长途奔波,节省了交通、住宿等相关开支;对于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人来说,通过标准化的场地预约、明确的成本分担机制,降低了评审组织成本。全链条交易成本的降低,有效减轻了政府采购各市场主体负担,推动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实现质的提升。
作为省财政厅立足职能职责、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战略举措,《通知》构建了全方位的推进保障体系: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提高政治站位,统筹推进本地区工作,强化与采购人、代理机构等单位的协同联动;明确各集中采购机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硬件投入、加快场地建设;通过建立专家履职考核机制,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体系,为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以《通知》实施为契机,加强对各地远程异地评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持续完善配套制度,推动远程异地评审在全省范围内常态化、规范化开展。通过这项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政府采购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劲财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