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驱动监管增效辽宁省政府采购系统平台评标功能升级上线

辽宁省政府采购网 2025-11-05 16:15:34

以技术驱动监管增效

辽宁省政府采购系统平台评标功能升级上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一步强化评标过程监管,省财政厅依托数字财政建设成果,对政府采购系统平台实施功能升级改造,近日正式上线招投标过程专家打分环节新功能,以技术驱动评标监管增效,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评审行为,为全省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智能风控加码,筑牢评分监管防线。

此次平台功能升级聚焦评标环节突出问题,创新引入智能分析与自动识别模块,构建多维度风险防控体系。在专家评分环节,系统可实时对评分数据进行动态监测与智能校验:针对客观分评审,一旦发现不同专家评分存在不一致情况,立即触发系统退回机制并提示核查重评,统一客观分标准,有效规避因疏忽或主观偏差导致的评分差异;针对主观分评审,运用大数据算法建立偏离度分析模型,对超出合理区间的奇高、奇低分数进行精准识别,系统提示专家修改评分,若专家坚持原评分,需在线填报不修改的具体理由,形成可追溯的责任机制,显著压缩了主观评分的自由裁量空间,推动评分回归理性区间。与此同时,系统对专家评标界面进行重构:在评分阶段,专家可查看标书中的报价信息,但价格分将被隐藏,仅展示技术方案及其他非价格要素;同时,专家无法直接计算总分及排名。待所有专家完成技术分评分后,代理机构方可统一查看汇总后的价格分及最终总排名,并确认评标结果。该举措从技术层面彻底切断了利益输送通道,有效从源头防范暗箱操作。

监管效能跃升,规范政采交易生态。

智能化功能落地应用,推动政府采购监管实现从“事后纠错”到“事前预警、事中防控”的根本性转变。传统模式下,监管依赖人工复核,存在问题发现滞后等困境;升级后,监管关口前移,以“数据盯流程”替代“人盯人”监督,让评分异常问题在评审环节即时化解,有效降低复评成本与投诉风险。以10月11日至26日期间为例,涉及857个包组进行评标打分,其中客观分打分项90459项,退回1330次(占1.47%);主观分打分项102046项,退回5994项(占5.87%),拦截诸多因计算错误、标准偏离产生的异常评分。362项客观分、2412项主观分调整,占比分别达27.22%、40.24%,体现系统倒逼专家重新核验,减少随意打分。数据实时可溯,财政监管实现“全程精准管控”,时效性与精准度双提升,人为干预空间大幅压缩。此次功能升级是省财政厅落实“阳光采购”理念、强化财政监管的重要举措,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一是倒逼专家以供应商技术方案和履约能力为核心依据,审慎核对每一项评分,切实履行专业职责,推动评标回归“技术优先”本质,切实保障了供应商公平竞争权益;二是通过隐藏价格分、动态预警偏离评分等技术手段,有效阻断了专家私下算分、人为操控排名的路径,从源头减少人为干预风险,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监管;三是将监管要求转化为系统刚性约束,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提升政府采购全流程监管效能,规范政采交易生态,为维护公平公正的采购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持续深化政府采购数字化改革,结合用户反馈迭代大数据模型,通过完善指标、修复漏洞提升评审效率与准确性;分阶段推进暗标盲评机制试点,在技术评标阶段隐藏供应商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倾向性。省财政厅将以技术为支撑锚定智慧财政监管全局,织密政府采购公平防护网,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黄 鹏)


广告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